羊城新闻网

顺德渔村霞石:以渔文化IP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

头条 编辑:张宁光 868℃

珠江水悠悠,顺德水道在伦教北部穿流而过,自古至今滋养着沿岸的村居。

霞石村位于伦教中部,顺德水道就从村子的北部流过,加上岭南水乡的环境,自古村民枕水而居、举步登舟。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,先天的地理环境在这里塑造了连片的鱼塘,也催生出一群以打鱼为生的渔民,传统和技艺代代相传,如今依然有很多村民以打鱼为职业。

城市化和工业化重塑着城市面貌,改变了以桑基鱼塘为主的农耕方式,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观念。但喧嚣中,霞石却保持着坚守的姿态,于繁华中坚守一份质朴,于热闹中坚守一份宁静,成为顺德水道旁的一个宝藏渔村。

顺德治水美岸、伦教文旅兴镇……霞石一步一个脚印,兴农业、旺文旅、美环境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。

先天的地理环境在霞石塑造了连片的鱼塘,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渔村文化。

一个文化节里的渔村文化IP输出

凌晨5时许,天尚未破晓,霞石的叠石码头上,已是渔火闪闪,笑声阵阵。霞石渔民一天的劳作早已开始,苍茫的河面上,“突突突”的渔船马达声划破黎明的宁静,预示着又一个丰收日的到来。

霞石村拥有2700亩桑基鱼塘,面积在伦教排名第二,拥有登记在册的捕捞渔船35艘,数量位列顺德第一。渔文化是这个村子最鲜明的印记,很多渔民祖上几代都以打鱼为生,技艺流传至今。

光哥是地地道道的伦教霞石人,打鱼技艺传承了三代。他对打鱼有着丰富的经验,“水流状况是需要时刻关注的,要抓住涨潮和退潮之间的平流时间撒网才有收获的机会。”

时代在变化,霞石的渔民也积极拥抱这些变化。近两年,伦教政府组织渔民换新船,并开展渔船停泊点改造,霞石渔民便将以前的木艇全部更换成钢质渔船,这样的船作业更安全,捕获到的河鲜也比以往多。

叠石码头基本也是在这个时候建成的,“以往,渔民打完鱼,会直接将捕获的河鲜送到农贸市场和合作餐饮店,现在有了码头,捕获的河鲜也多了,村民会直接到码头购买新鲜又便宜的河鲜,渐渐地,来的人越来越多,码头也热闹了起来。”霞石村股份社理事长吴加盛说。

霞石村党委看到了这些变化,便萌生出打造渔文化IP,加大乡村文化宣传力度的想法。2023年,霞石村筹备了首届渔村文化节。在“世界美食之都”搞活动,河鲜又是绝佳的美食食材,一个烹饪比赛少不了。活动招募信息发布后,村民纷纷报名参加。今年,这个环节保留了下来,“有了去年的经验,今年选手们做出来的菜式色香味俱全,尤其是摆盘,好看得不得了。”吴加盛说。

在筹备首届渔村文化节的过程中,村干部想起小时候在田埂边水渠里赶鱼的情形,在水渠里选取一小段,两端用泥土堵上,再将里面的水舀干,就能看到鱼虾在里面活蹦乱跳,满满的童年回忆。于是,富有童趣的抓鱼环节定下来了。文化节当天,霞石村设置了一个人工水池,浅浅的池水里,鱼虾欢快地游动着,村民在水里乐成一片,欢声笑语点燃了整个氛围。

“这个环节是最热闹的,今年我们也保留了该环节。”吴加盛介绍,今年霞石村党委在首届渔村文化节的基础上,力求将其打造成村里的品牌,效果一如既往的好。

“我们需要这样的活动,推广独具特色的渔村文化。”霞石渔民李锦源是村里一名年轻渔民,因为自小耳濡目染,长大后也走上了打鱼之路,是村里编号007渔船的船主。有感于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,他也乐于参与基层治理,为渔村文化节贡献了自己的金点子。

蘑菇小镇背后的农文旅发展思路

沿着霞石沙羊路往堤围方向走,在靠近堤围的地方,一个仓库门口挂着“霞石蘑菇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点”的牌子,仓库里设有货架,种植着各种菌菇,再往前还能看到一大片种植蘑菇的大棚。

去年9月,扎根于霞石本土的饲料商人陈锦伟主动转型,在村里租下一块地,开始种植菌菇,希望打造成集销售、研学、文旅、助农等于一体的菌菇基地。

这背后是伦教街道紧抓文旅兴镇、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带高质量发展的决心。今年年初,伦教作出部署,要立足“百里芳华”建设成果,促进沿线村居先旺起来,高标准谋划辖区文旅资源,全线错位引入及发展各种新业态,深入挖掘各村(社区)特色,积极探索“文旅+美食”“文旅+农业”“文旅+民俗”等发展模式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以“一带两核多点齐发”格局带领伦教全域实现文旅兴镇。

其中,霞石的蘑菇小镇被纳入伦教“一村一品”亮点项目。“随着‘百里芳华’的建成,堤围优美的环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,这两年越来越多游客顺着堤围的路口走进霞石寻味,我觉得发展文旅是时候了。”陈锦伟说。
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客商看准时机主动转型,发展新业态,霞石村同样借风起势,开始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。

2023年,霞石村就积极梳理闲置旧物业,并大力对外推介,成功盘活了敬老院旧址、叠石旧幼儿园两幢旧物业。其中,叠石旧幼儿园在承租方的装修改造下,已经面貌一新,计划发展婚纱摄影类项目,不仅将增加村集体收入,还将成为霞石文旅的一个亮点。成功经验之下,霞石村又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的防汛亭,谋划将其活化,打造成一个休闲驿站。

与此同时,“村委会和股份社以渔村文化、河鲜美食特色为主题,启动了沙羊路美化提升项目,助力文旅产业发展。”吴加盛介绍,沙羊路沿路藏着不少美食店,蘑菇小镇项目也配建有餐饮项目,藏于村居深处,这些餐饮店有点隐蔽,但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前来觅食的食客也有不少,相信用心经营,可以干出名堂。

农文旅还需要文化元素的注入。这两年,除了打造渔文化IP,霞石村还恢复了停办40年的龙舟巡游活动。霞石的河道窄小,不适合赛龙,所以村里选择游龙,“为了办出最好的效果,我们的工作人员拿来龙舟,装上龙头龙尾,亲自游了一圈,发现最长可以上12人的龙舟,数量也不能太多,我们控制在15只。”吴加盛说。

工作人员的全心投入,加上各种细节的考虑到位,去年,时隔40年再现的龙舟巡游点燃了整个村,霞石东平街梁园对开的河道出现万人空巷看龙舟的盛景,“上次村里举办龙舟活动时我才30多岁,现在已经70多岁了,想不到还能看到。”村民王叔激动地说。

为配合龙舟活动的举行,霞石村还举办了摄影大赛,向社会征集以霞石风土人情为主题的摄影作品,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办成摄影展,在龙舟巡游当天展出。光影之下的霞石,自是另一番震撼人心的美。

“我从来没看过这种角度的霞石,好像比印象中更美,想找个周末去霞石逛一逛。”市民黄修全是一名摄影发烧友,平时喜欢到处采风,看过有关霞石主题的摄影作品后,确定了他的下一站目标。

一次村容村貌提升中的凝聚力体现

这两年,随着“百里芳华”伦教精华段的建成,伦教昔日荒凉的堤围变得热闹起来,前来打卡、游玩的游客一波接一波。如何承接住这波流量,成为沿线村居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眼看着越来越多游客涌入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,有心发展农文旅产业的霞石村选择的是“扮靓环境,开门迎客”。

从堤围的入村大道进入霞石村,不难发现路口已经有了明显改变,一面半人高、棕色的景观墙建了起来,“秀美霞石百里芳华”八个字似乎在指引着人们走进霞石,感受这个渔村的美与静谧。

进入沙羊路,还能发现好几堵这样的景观墙,一点点扮靓着村里的面貌。沙羊路作为“百里芳华”进入霞石的重要通道,以及霞石的美食一条街,以往两边是花场或荒地,景观杂乱而落后。沙羊路美化提升项目启动后,路两旁部分段落建起了美化墙,路边的几块闲置地也进行了硬底化和整理,变成了停车场,方便村民和游客停车。

与此同时,近年来,霞石村党委积极收集村民意见建议,协商推进落实沙亭体育公园、怀德堂旁文体活动中心建设,霞石涌(灰炉段)清淤、塘基一街道路改造,叠石坊73—91号道路拓宽等多个大型民生工程,焕新乡村面貌,提升村民群众生活和出行环境,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。

“在村容村貌提升过程中,我们大力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,取得了不错的成效。”吴加盛介绍,他们找到村里的部分商户和餐饮店,从方便自身经营和吸引游客的角度与他们协商,呼吁大家扮靓自家门庭,同时对自家店铺外面的公共闲置地块进行整理,规划车位,方便群众。

村里一家颇有名气的私房菜馆——天然居与村委会达成共识,对店铺周围一带的闲置空地进行修整,改造成停车场,食客和村民均可使用。为了提升村容村貌,天然居还主动出资建设景观围栏,将店铺附近一处高压线铁塔围了起来。

沙羊路一带的餐饮店也十分认可村里的村容村貌提升方向,有的在村委会的建议下,在面向大路的一面建起了精致典雅的门面,也有餐饮店主动建起景观墙,作为大路与周边花场、荒地的屏障,更在周边将闲置地块改造成停车位。

吴加盛介绍,接下来,霞石村将对村居的整体绿化进行提升,堤围入村大道的入口也会增设灯光设施等,用几年时间,慢慢将霞石变得更美。

文/记者莫胜娜

图/霞石村委会提供

(编辑:梁智鹏)